8C3DC866-928B-4080-84B9-A75A6332E94A.jpg

48701D7E-B22E-4661-81D5-3DDB71105DF9.jpg

34B04987-1EC0-4B1C-B552-A7B334B7087E.jpg

  

(犀牛盾,黑殼,墨綠錶框)

 

從米動手錶青春版跳到Apple watch 5(下稱AW5),使用度跟iphone支援度真的天差地,不過Apple手錶價位實在有差距

(小米在2019年11月發表一款小米手錶,外型與Apple watch相似,或許可以看後續評論?)

 

一些手錶的操作介面,用影片來說明

看完影片

可以知道AW5

1. 畫面精細,就像在使用小iPhone一樣

2. 可以同時設定多組錶面

3. 各錶面的功能區可以隨時更換喜歡的功能

4. 能使用的APP還太少

 

 

由於網路關於AW5的開箱跟基本介紹文太多

本文主要針對我買之前產生的疑問

以及使用後對原先問題的解答

(每使用一段時間即會來更新使用心得,故文章若亂亂的,請見諒!)

 

Q1:買3代還是5?

(已經有6代了,建議買新不買舊,可以跳段看!)

主要以價位及功能呈現為主要考量。怎麼選?我的建議如下圖

 

APPLE.jpg

功能:AW5最打動我的是Always On Display (簡稱AOD),不用做抬腕的動作即可看錶面內容的功能(這才叫錶….)。其他功能大致跟4代一樣。

價位:由於 AW5 上市,官網隨即下架4代,同時3代降價,使兩者價位相差近兩倍,而買3C產品的原則,買新不買舊,且功能有差的情況下(5代速度比3代快2),我曾考慮4( AW5 僅相差AOD、指南針的功能而已),但4代價位又跟 AW5 接近,最後考慮 AW5

我個人建議,若無AOD的需求,可以買4代就好(趁特價時!!),我後來幫我女友買到$7990的4代Watch,等於是用3代的錢買到5代功能,真的便宜!!

 

Q2:在台灣,5代有沒有ECG(心電圖)功能?

簡單講,台灣買的錶還沒有開放ECG權限

(201911月還未開放)

(20204月,蝦皮上已經有一些代開啟台版ECG的交易,例如版本升級到beta版本,登入賣家給的帳號升級,我覺得風險很大,我還再等官方開放!)

Q3:保護殼?保護貼?

依AW5的價位及精緻度,

我個人有買犀牛盾保護殼(約4百)

也因為保護殼略高於表面,且網路上很多人分享保護貼會因裝上保護殼的擠壓而不伏貼,因此建議如果兩者皆買,最好網路搜尋兩個一起裝有沒有問題的評價

我目前是沒裝保護貼。也暫且認為不需要。

Q4:電量使用、充電建議

與米動手錶青春版大約三周充一次相比,

AW5使用一周的心得(Line、重要通知、運動提醒、深呼吸等有開啟)

一定要一天一充,估計可以使用一天半

 

大致充電狀況如下:

睡前,大約12點前充滿電,有裝Pillow自動偵測睡眠(開啟劇院模式)

睡醒,大約快八點,電力大概90%~94%

上班期間,正常使用,偶爾滑滑通知

到睡前洗澡的電力大概38%~50%

因此,使用一天沒問題,但第二天可能就會擔心電力

建議每日一充

大概充一個小時多就可以充滿(從30多到100)

 

Q5AW5APP推薦

睡眠APP,Pillow:

大致分成兩種

a. Pillow(免費版:不能看歷史資料 / 付費版:我沒買,好像不是買斷,是月付)-如果只是每日參考,免費版其實就夠用

b. Autosleep + Heartwatch(兩個軟體須搭配,各100元買斷)-已是我目前使用的主力

 

a.我目前還先嘗試Pillow免費版

網路有很多分享關於A及B的功能比較

我是覺得兩個的數據沒有差異很大的情況下,

且大部分人說Pillow的介面比較好閱讀,

以下針對其說明:

 

Pillow免費版

現在有自動追蹤功能,

但剛開始使用,好幾天都出現抓不到數據的訊息

我後來推測可能是因為手機設定裡的

「健康」→「資料權限與裝置」→「Pillow」裡的全部權限都要開啟(如下圖)

77FA9FB3-A833-404E-9386-BCD3B6C22B84.jpg

然後在手機的Pillow可以觀看所有數據,(我大部分都會在手機的Pillow看,手錶上太小,數據也少)

可以參照我的設定,開啟自動(見下圖,左3)

16D59916-9E0B-4BAB-8960-37323FCD7AA3.jpg

記得把相關權限也一併開啟(上圖左4)

由於自動偵測前幾天可能不太準,

可以在 左5及左6 內編輯你認為的睡眠時段

(建議可以睡前在手機截圖,記錄開始躺床時間

睡醒按鬧鐘,再截一次,記錄起床時間)

大概三、四天時間,我覺得就有變準的感覺

但是見上圖左1,想看前幾天的數據,手機往左滑,就要你選付費,月付等才可觀看

就會覺得若只能看當天,只有上圖左1的資訊好像不夠

後來發現在上圖左1的頁面將手機橫擺,

會出現更多資訊(見下圖)(網路沒看到有人介紹橫擺的介面)

E79EFBE3-1406-4DBA-AFAA-39EC1683336B.jpg

也是因為發現手機橫擺可以看到更多資訊

覺得使用的這幾天有慢慢變比較準,而且介面清楚簡單

繼續使用免費版一段時間

 

(因我比較喜歡觀看歷史資料、圖表數據來了解自己睡眠狀況,我後來是使用B方案的Autosleep)

 

b.Autosleep + Heartwatch  (我推薦兩個一起買)

 

Autosleep

直接用以下Youtube影片去說明兩個APP內容及介面

 

大致上使用就如上面影片所述

下面是一些使用介面的照片供參考

S__24551428.jpg

上圖左起第四張可以看出,我雖然7.59起床,但上午在辦公室都沒有動,系統誤以為我有睡覺

(在初期比較有判斷錯誤的狀況發生,手動調整幾次後都抓比較準)

因此,我在第五、第六張手動把10點、11點有藍色凸塊的地方取消掉,就回歸到第七張正確的就寢時間

 

而下圖是更詳細的睡眠資料

1. 睡眠評價:跟你原先設定每天要睡多久的目標有關,我是設每日要睡7小時

2.優質睡眠

3.睡眠時間

4.就寢時間:幾點睡

5.心率:平均心率,跟另一個推薦的APP有關〝HeartWatch

6.深度睡眠:是心率減慢,肌肉放鬆到幾乎不動的狀態的時間長度,成年人每晚需要1.5-1.8小時的深度睡眠,看過去記錄我都超過2小時,算還不錯

 

S__24551426.jpg

 

 

Autosleep剛下載時的數據可能不是很準

要經過幾天的自行調整

才可能讓軟體學習你的作息

才可能讓之後的數據更精確

除了影片內,App內有可以手動調整時間外,

使用Autosleep最重要的步驟是

睡前在手錶或手機的Autosleep上按“熄燈”(更好追蹤入睡時間),睡醒按“完成

我覺得可以讓軟體更精確的抓到睡眠時間

所以我睡前會按“熄燈”(告訴軟體我準備要睡了)+“劇院模式”(省電,讓螢幕不亮)+手錶錶面擷圖(錶側兩顆鈕同時按一下,睡醒看軟體紀錄的時間是否正確)

開劇院不影響Autosleep使用

 

AutoSleep內我最喜歡看

1. 睡眠銀行的信用分數

(例如我設定每天要睡7小時,如果我睡超過7小時,分數就是正數,如果我都少睡就會是負數,我盡量讓自己的信用分數都是正數,如果偶爾晚睡,就會在其他天多睡一點補回來)

2. 入睡時間用了多久

軟體可以追蹤何時躺床,何時起床,甚至可以看花了多久時間睡著,我大概都是515分鐘內就可以睡著,

3. 上面那六個睡眠資料

大概半個月看一次,想一下怎麼調整睡眠時間!

 

 

C. Pillow(免費版) vs. Autosleep + Heartwatch(兩個加起來兩百元),要買哪個好?

兩邊我都使用超過兩周,目前是捨棄Pillow,只用 Autosleep + Heartwatch

我的感想是

如果就是要免費,毫無疑問

如果錢不是問題,

我會推薦Autosleep + Heartwatch

理由是

1. 兩百元買斷其實不貴

2. 內容資訊更豐富、數據分析更多

3. 有「睡眠銀行」的功能

不僅是躺床、起床、中途醒來等簡單功能,你可以設定每日睡眠目標,像我就設睡眠目標為每日七小時,高於七小時,睡眠銀行顯示的數據為正,如果都低於目標,會顯示負的,而且是累積制,換言之,如果長期低於睡眠目標,睡眠銀行的信用評價就是負的,也就是如果有自主管理的決心,看到銀行信用顯示負的,要盡量讓這數值回復到正數,而因為我購買這兩周剛好過年放假期間,所以雖然晚睡,但都有睡超過七小時,所以我目前睡眠銀行的應計信用為9%。

我覺得健康管理的App,不論是睡眠偵測、心跳、步數,都是讓你自己理解自身狀況,如果只是看,還沒有透過數據去改善,那看這些數據一點意義都沒有,這也回歸到為什麼我要買 Apple watch,因為我對自己的健康很在乎,我要的不僅是訊息通知,我更想透過AW5來改善健康狀況,而如何改善,則是要先了解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,因此,我推薦Autosleep + Heartwatch,當哪一天需要不同的數據去了解自身時,提供比較多的數據起碼比提供少的Pillow好(前提是兩邊對於睡眠偵測都已經很準的情況下,目前Autosleep由於剛買,還在調整中,網路評價都覺得很準)

※建議:我發現手機放在枕頭附近所測的數據可能會不太準,可能會晃動到?不知道,建議放在桌上或放遠一點,讓手錶來偵測就好!

 

Heartwatch

主要就是看整天的心率跟睡眠時候的心率

數據非常多,

下圖供大家參考

S__24551430.jpg

S__24551429.jpg

我自己的資料顯示我睡覺時的平均心率約50(會比正常時間低是正常)

但有時候甚至會低於50,擔心有點過低

甚至有些時段心跳顯示紅色,或普遍偏高

就會去看分析,發現通常是通勤或中午出去買飯時會偏高

但其他時段若有偏高,就會去了解為什麼

我覺得這軟體的意義主要是讓自己多注意心跳的異常

(在緩和的情境中,不應該有突然高於平常的心跳數才對,就會去調解自己的情緒等....)

 

 

「許多卡」&「雲端發票」:

許多卡

就是將錢包內各商店所發的實體會員卡卡號輸入

就可以在實體店面直接給店員手機或手錶畫面即可

不用再帶一堆會員卡(手機介面如下圖)

E05692F1-4052-40AA-8528-E13B19C8300F.jpg

手錶介面如下圖

2E760ACB-3479-4399-8969-6AB137573905.jpg

 

雖然手錶介面的條碼看起來被壓縮

但我有在實體店面給店家逼過

使用應該沒問題

比較可惜的是許多卡沒辦法加入發票載具的條碼

必須使用「雲端發票」的APP讓店家去刷載具條碼(見下圖)

S__19734530.jpg

例如,

我去全家,我手錶必須先開啟 「許多卡」 刷全家會員,

再開啟 雲端發票,刷發票載具,

換言之,

若要刷載具,又要登入會員,又要刷卡

就要一直切換,覺得不便

不過,條碼都可以使用(可能要逼個幾次,看店員技術,我是覺得感應還算靈敏)

 

「stepsapp」:計算步數

純粹是因為AW5的所有功能大部分都要靠第三方APP去分析跟呈現

為了在手錶封面看到步數(見下圖左1左上角,我覺得步數APP的錶面顯示最重要)

(我發現很多步數APP無法在錶面直接顯示步數,需要點一下進入APP才能觀看,但 Pacer stepapp可以在錶面直接顯示步數)

CB006A41-02C0-4196-A7E8-EA6692EE0D15.jpg

 

點進去後可以直接看到步數跟還有多少可以達到目標量的藍色線

Pacer」:步數的APP

下圖是手機的介面,大部分功能多是在手機上操作,手錶上只有顯示步數而已!

S__24543234.jpg

開始運動前,在手機介面選擇運動項目

像我3/18去象山健行,捷運抵達後我就按開始,結束時按結束

就可以完整記錄一次的運動時間、步數和坡度等

(和另一位同事測的結果十分接近,應該算準?)

記錄的結果也可以分享給朋友看(別人不用裝此APP也可看),十分方便!

S__24543235.jpg

 

 

Q6:可使用LineMessager

20204月的Line的狀況好像比較好,訊息的更新處理速度比較快了

依指示直接安裝即可,手錶一開始會顯示QR code,使用手機的LINE去掃QR code登入即可!

 

FBMessager也可用,

但也都很陽春,一樣會有些快捷訊息可以設定

如下圖右1

899A1297-A547-4B74-B2DD-9F5649A82901.jpg

「喝水時間」:

最近新抓的APP

功能是紀錄喝水的量及提醒喝水(能設定隔多久)

下圖是手機介面(大致功能在手機先設定好即可)

S__24559621.jpg

 下圖是手錶畫面,手錶跟手機都可使用功能 ,連動性做得很好

2020420_200420_0039.jpg

 

 

 

Q7AW5有悠遊卡功能?

目前沒有,非常可惜

可以綁信用卡、西瓜卡,就是不能悠遊卡

目前捷運、及有些門可以用悠遊卡感應

但不能用AW5,可恨

 

(20191127更新:網路上有一些分享,利用上海公交車的卡,將APP STORE地區轉到中國再轉回來等相關設定,大家可以上網搜尋關鍵字。可以拿來當門禁卡使用,但設定有點麻煩,可能還要看大樓管理員是否願意幫忙,我仍在等Apple主動開放這些功能,我覺得悠遊卡功能好強大,可搭車可當門禁卡,為什麼還不開放!??!?)

(20204月有 〝悠遊付〞功能,但在iphone,進捷運不能直接感應,必須掃QR code,非常雞肋,手機跟手錶目前都不能使用悠遊卡完整功能,但安卓已開放)

2020/4/18,我新買一個悠遊卡錶帶,如下圖

2020420_200420_0040.jpg

賣家把悠遊卡晶片藏在下圖紅框之錶帶內

203.JPG

我目前設定了家裡及公司的門禁,皆可使用,接下來還會測試捷運

由於手錶跟手機幾乎不離身,

悠遊卡直接裝在錶帶內就可以減少從皮夾或口袋在拿出卡的機會

(私心為了方便,因應現在的疫情,也可以減少按門禁密碼的機會,覺得值得,但這錶帶真的太貴,接近兩千)

不過,由於之前錶都戴左手,但使用發現,能使用悠遊卡錶帶的情境,將錶戴在右手更為合適

目前先改成右手戴(逼門禁,逼捷運...等),這算是被迫更改的習慣.......算缺點嗎??

一樣能戴左手,但要逼時的角度,手會不舒服吧.....

 

  

  

 

Q8:使用一個月後的心得

可以想像Watch就是一台小iPhone,只是螢幕小、能呈現的數據少、目前能支援的APP少,可以輕度替代iPhone的使用,

例如:1.手機上設鬧鐘,當鬧鐘響時,Watch也會震動,也可在Watch關掉鬧鐘;2.騎車或移動時,耳機聽歌,可以用Watch調音量、切換歌;3.不方便拿手機看訊息時,可以在Watch上偷看一下,也有快捷語可以設定並回傳,真的重要再拿起手機;

簡單說,Watch不是拿來取代iPhone,而是當不方便拿手機或只是要做一些簡單動作,沒必要一定都要拿手機來操作。且由於使用時一直都在身上,所以一些健康的資訊比起手機內的紀錄更為準確。

Watch對我來說,就是將 重要通知(手錶的通知可以跟手機的通知不同,所以可以只將重要的通知在手錶開啟,例如銀行通知、健康通知等)、健康資訊的紀錄、簡易操作、Apple pay付款、Watch條碼給店員掃等。

要說缺點的話,就是 1. 每日都要充電(因為基本功能我都有開啟,如果關掉一些功能,我覺得就喪失使用Watch的意義了),雖然我洗澡本來就不戴錶,利用洗澡時在家充電,但哪天忘了充,或是臨時在外面比較久,沒有帶充電線時,一定很怕電池受損。2. 還沒開放悠遊卡、門禁卡、NFC、ECG心電圖等相關功能,我好期待Apple開放(我後來買了悠遊卡錶帶,見前文)!!!!

 

 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後續若有使用心得會持續更新

或有人有使用的疑問也歡迎問

但我是先朝免費的內容先測試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&T store 的頭像
    S&T store

    羊羊小舖S&T store

    S&T sto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